1.1超长周期视角:全球康波萧条利好科技股,中证 500 科技含量高
从周期定位来看,当前全球处于衰退转萧条阶段。该时期的特征为创新红利衰减导致总需求降低,生产疲软,消费被动支撑经济增长,商业活动不可避免的进入红海竞争之中。本轮萧条一方面是由于上一轮的科技红利对于整个经济效益的渗透作用达到边际极限,无法进一步产生拉动作用,同时也是全球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的过程,从而带来需求不振,两者共同叠加的康波萧条期,预计整个康波萧条的持续时间还有 5 年左右。
虽然“康波萧条”一词偏负面,但也有利好:资金成本将处于 30 年中的最低水平,各国政府通常会加强对科研的投入,寻找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引擎,高科技新兴行业的融资受到政策的确定性支持。
上一轮周期中,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美国对互联网信息高速路的建设。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于 1992 年 2 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即计划用 20 年时间,耗资 2000~4000 亿美元,以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作为美国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一计划的施行,既有赖于全球信息技术的微电子、光电子、声像、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进展,也有赖于各国政府根据各国国情所作的决策。美国是在已具规模的有线电视网(家庭电视机通过率达 98%)、电信网(电话普及率 93%)、计算机网(联网率 50%) 的基础上提出的,构想以光纤干线为主、辅以微波和同轴电缆分配系统组建高速、宽带综合信息而使网络,最终过渡到光纤直接到户。
正是美国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将互联网技术带出了实验室,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正面刺激和深远影响。而现在来看,30 年过去后的 2020 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量子计算、脑科学等领域快速发展,下一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科技动力正在酝酿。
以 5G 为例,可以看到,从研究室的建立到商用,中美政府对 5G 研究都提供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图 2)。中国虽然不是最早开始研发的,但在 5G 技术、标准等已经初步建立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 1 月,中国企业申报的 5G 专利占比 32.97%,位列全球第一。而自去年开启商用之后,国内 5G 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工信部预计,截至 2020 年底,全国 5G 基站数将超 60 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