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
“芯”火燎原——国泰 CES 半导体芯片 ETF 投资价值分析。集成电路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叠加资金支持,行业前景可期,芯片相关企业快速增长。5G 时代来临、汽车电子的全面发展,催生产业增量机会;内外因素交织,芯片供不应求,触发全线涨价。主线和轮涨不矛盾,科技仍是中期主线。中华半导
体芯片指数具有较优的长期业绩表现,估值大幅回调,近期定期调整将首次纳入科创板股票。国泰芯片 ETF 以指数化投资的方式,紧密跟踪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截止 2020 年 11 月底,产品规模为 159.3 亿元,日均成交
额 8.79 亿元,流动性强。
行业与主题热点
保险:上市险企 11 月保费点评:寿险新单仍承压,车险继续下滑;“开门红”
如期而至。寿险新单增速持续承压,期待 2021 年“开门红”。三大龙头产险公
司 11 月保费合计同比-10.8%,降幅较 10 月扩大 4.8pct,预计主要与车险综改进一步降低车均保费有关。险企在产品升级、费用投放等营销活动方面持续发力,新单保费和 NBV 未来有望持续显著改善。进入四季度后,各保险公司已陆续开启 2021 年“开门红”预售,考虑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保险年金类产品吸引力提升、2020 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2021 年初保费有望高增长。估值仍低,资产端、负债端均持续改善,“优于大市”评级。
保险: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发布,有助于行业规范发展,利好持牌保险机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正式下发。我们认为《办法》的实施将从三个维度产生影响:1)从消费者角度看,强化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严格管理保
险销售宣传行为,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从保险机构角度看,强调持牌机构的主体责任、严格规范自营网络平台、要求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合规经营、关注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水平。3)从行业格局看,《办法》强化对市场参与者的持牌管理,将直接利好于龙头险企、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依法获得保险代理业务许可的头部互联网销售平台,对不具备资质的机构负面影响最大。
商业贸易:京东投资兴盛优选,低线市场的社区团购基础设施服务商。京东集团公告将以 7 亿美元战略投资湖南兴盛优选,通过在技术、供应链及物流方面的紧密合作,预计双方在低线市场的业务将形成协同效应。我们认为,本次投
资是对京东团盟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体现公司在成立“京东优选”整合现有偏高线市场的社区团购业务的同时,面向头部企业开放赋能,打造低线市场的社区团购基础设施服务商。这也与公司近年“零售即服务”战略以及我们理解的“聚焦、下沉、开放赋能”发展关键字等相契合。
机械工业:11 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 66.9%,中挖同比增长 120%。11 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 66.9%。分品类来看,中挖增速最明显。我们判断,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厂 12 月份排产环比向上,出口增速持续复苏,预计行业销量 12 月份将
保持 50%以上增速,全年有望强势收官。往明年上半年看,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展现出的由环保臵换、投资回报率上升等因素驱动的超强需求韧性有望持续, 并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复苏、大挖需求也有望进入上升通道,我们认为即便宏观进入相对紧缩的窗口,2021 年大旺季挖机销量仍有望同比增长。
集成电路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叠加资金支持,行业前景可期,芯片相关企业快速增长。2014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资金支持上,工信部明确提出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并支持设立地方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同年 9 月,国家正式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受益于市场快速发展和国家战略支持,芯片相关企业成长迅速。中国芯片产业初长成,各环节全面开花,封测、设计、晶圆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小。
5G 时代来临、汽车电子的全面发展,催生产业增量机会;内外因素交织,芯片供不应求,触发全线涨价。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我们看好模拟芯片在 5G 通信、智能汽车、安防和工业控制等成长性新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华为和中兴事件的刺激,叠加年初疫情因素导致上游芯片原厂对市场需求的保守预估, 8 寸晶圆制造供不应求、交期延长,而需求端的持续复苏与提升、部分客户抢货囤货状况加剧,导致产能紧缺和涨价行情逐步在封测、MCU 和功率半导体等芯片产业链环节蔓延,助推板块上扬。
主线和轮涨不矛盾,科技仍是中期主线。2020 年 7 月 14 日以来,截止 10 月底,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出现显著回调,累计下跌 22.65%。这在一定程度上与 2020Q3 早周期行业基本面改善,驱动估值修复,而芯片单季度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有关。从历次牛市来看,主线和轮涨不矛盾。我们认为,19/1/4 开启的这轮牛市是转型升级牛,主线是科技。展望 21 年, 第一梯队仍为科技类。科技类行业 21 年利润将加速增长,源于政策红利、技术红利。科技创新是当前内外背景下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具有较优的长期业绩表现,估值大幅回调,近期定期调整将首次纳入科创板股票。该指数旨在追踪中 国 A 股市场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相关公司涵盖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指数科技属性与成长能力突出,研发投入与成长指标优于其他科技类指数及宽基指数。长期业绩表现优异,具备较高弹性,且估值已较 高点大幅回调。区别于其他芯片指数,该指数近期定期调整将纳入 6 只科创板股票,多为细分行业龙头;相较而言板块分布更为均衡,表征芯片行业整体能力有所加强,有望继续带来优质回报。
国泰芯片ETF 以指数化投资的方式,紧密跟踪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截止 2020 年 11 月底,产品规模为 159.3 亿元,日均成交额 8.79 亿元,流动性强。作为指数型基金,芯片 ETF 具有成本低廉、交易便捷、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等特征。结合标的指数科技属性与成长能力突出、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等特征,我们认为,该 ETF 是关注芯片产业投资者的优良选择。
风险提示: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权益产品收益波动较大,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持有。
上市险企披露原保费收入:1)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 11 月单月原保费同比分别-3.4%、
-2.9%、-3.5%、-37.4%、+14.4%;1-11 月累计同比分别-3.8%、+8.3%、-1.9%、+17.2%、-4.2%。2)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 11 月单月保费同比分别-13.8%、-11.6%、+0.0%,1-11 月累计同比分别+1.1%、+7.7%、+12.8%。
寿险新单增速持续承压,期待 2021 年“开门红”。1)平安 11 月单月个人业务新单同比-17.5%,降幅较 10 月收窄 2.0 pct,
1-11 月累计同比-14.7%,新单增速持续仍承压。我们预计平安“开门红”提前的同时,基本法升级、代理人增员更加积
极,2021 年保费增长有望领先同业。2)人保寿险 11 月长险首年同比+74.3%,其中新单期交同比-25.9%,二者 1-11 月分别同比-14.4%、-1.5%。我们看好人保寿险的坚定转型以及大个险渠道持续加强多方面建设对基层代理人销售积极性的 调动。3)各公司已陆续启动“开门红”预售,考虑年金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和基数较低,2021 年一季度保费有望高增
每日早报 3
长。中国人寿已推出“鑫耀东方”年金险,作为首个 2021 开门红产品;太保亦发布开门红产品“鑫享事诚”,满期期限仅
7 年;中国平安也已推出“财富金瑞 21”与“金瑞人生 21”;12 月 1 日新华保险、中国太平启动开门红预售,主要产品分别为“惠金生”和“财富满满”年金保险。4)11 月 5 日,新重疾定义和重疾发生率表发布,根据监管要求,旧重疾定义产品将于 2021 年 1 月 31 日停售,我们预计 2021 年一季度各家公司均将开展老产品停售和新产品的推广的营销活动, 新老产品交替有望带来保费高增长。5)12 月 9 日国常会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预计未来银保监会将推出促进短期健康险、护理险、养老险等产品细化制度和系列政策,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大龙头产险公司 11 月保费合计同比-10.8%,降幅较 10 月扩大 4.8pct,预计主要与车险综改进一步降低车均保费有关。
平安、人保 11 月车险分别-11.5%、-11.7%,降幅均扩大。1)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 11 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3.8%、-11.6%、+0.0%;1-11 月累计同比分别+1.1%、+7.7%、+12.8%。2)平安 11 月车险、非车险、意健险分别同比-11.5%、-18.7%、+23.6%,非车险单月降幅较上月扩大 8.3pct,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主动压降保证保险业务规模。3)人保 11 月车险-11.7%,意健险+4.1%,农险+29.5%,责任险、企财险分别-10.5%、-0.6%,信用保证险-99.0%,其
中信用保证险 11 月单月保费仅为 1700 万元。4)车险综合改革于 9 月 19 日施行。11 月平安、人保车险保费增速分别-11.5%、
-11.7%,降幅较 10 月分别扩大 7.3pct 和 4.5pct,我们预计与车险综改进一步降低车均保费有关。车险综合改革对费用率的限制加强,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我们预计中长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利好龙头。
估值仍低,资产端、负债端均持续改善,“优于大市”评级。1)险企在产品升级、费用投放等营销活动方面持续发力,新单保费和 NBV 未来有望持续显著改善。进入四季度后,各保险公司已陆续开启 2021 年“开门红”预售,考虑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保险年金类产品吸引力提升、2020 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2021 年初保费有望高增长。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 3.3%左右,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不再。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长端利率有望继续上行,上市险企估值仍低。公司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保障型增速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