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如有好的文章、建议,请发至微信号szglclu或lgm359@163.com。
【股市】政治局重磅定调!对A股有何影响?十大券商最新研判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1、招商策略:政治局会议表述的变化及对A股的影响
1)会议指出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相比2019年“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的表述,更多表现出宏观政策正常化、精准化的倾向,考虑目前疫情和外部不确定犹存,政策或并未到收紧的时候,待明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前景更加明朗、通胀上行,政策收紧概率更大;
2)“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意味着政策的调整需要兼顾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存量产品压降压力、疫情过后信用风险增大等因素;
3)新增需求侧改革”的提法,是对双循环、十四五规划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进一步延伸。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税收改革、出台消费刺激政策等方式,促进需求释放,同时通过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证能力建设、优化新型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等创造新的需求,消费内循环、制造业内循环、科技内循环等都可能成为受益方向;
4)会议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并取消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讲法;
5)新增“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表述,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发展。
“需求侧改革”为本次会议新增提法,对于需求侧改革的理解,在近年来的一些重要文件和讲话中有迹可循。需求侧改革可以说是对双循环、十四五规划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进一步延伸。基建和房地产是传统刺激需求的两大抓手,但容易造成杠杆率提升,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是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税收改革、出台消费刺激政策等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促进需求的释放,这是“需求牵引供给”。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通过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证能力建设、优化新型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等方式创造新的需求,这是“供给创造需求”。供需并重、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消费内循环、制造业内循环、科技内循环等相关行业都可能成为“需求侧改革”的受益方向。
2、中信证券:预期将重聚共识,博弈或趋于缓和
首先,本周的市场波动只是年末剧烈风格切换导致的资金被动调仓以及部分个股流动性冲击产生的扩散效应所致,不会对市场产生持续性影响。
其次,我们预计年末经济数据会继续超预期,海外第二轮全球同步宽松带来充裕的外部增量流动性,整体信用环境依旧稳健,并且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不会有超预期变化,社融、流动性、信用风险和宏观经济政策这几个短期被扰动的预期将很快会重聚共识。
最后,临近年末机构产品排名竞争依旧焦灼,短期内博弈或将加剧,白酒、医药、新能源、消费电子中机构重仓股抱团进一步强化,非抱团股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但博弈的心态和交易行为在跨年后预计将趋于缓和。
A股仍处于跨年轮动慢涨期,基本面预期逐步改善抬升市场底线,增量资金缓慢入场,短期因市场波动被扰乱的预期预计会重聚共识,因此建议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以应对年末博弈心态和行为加剧的市场。
配置上,顺周期主线,继续推荐基本金属、能源金属、基础化工以及家电、汽车、白酒、家居、酒店等可选消费行业。同时关注年末两条轮动副线,一是今年相对滞涨但景气向好的品种,包括出口产业链中的电子、汽车零部件和轻工,以及优质的地产蓝筹;二是年底机构博弈驱动的医药、新能源和食品饮料板块的快速轮动机会。
3、海通策略:宏观流动性拐点逐渐到来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绪面驱动
①回顾过往牛市,宏观流动性收紧后股市继续上涨,直到基本面高点,这次宏观流动性拐点渐近,但牛市格局未变。
②这是因为:一是这次基本面回升要持续到明年Q3-4,二是牛市后期情绪高涨,目前情绪指标才位于牛市高点的60%。
③中短期关注后周期的大金融,中长期牛市主线是代表转型升级的科技和内需。
4、国君策略:调整便是布局良机 推荐原材料周期、可选消费、新能源
市场上有顶、下有底,维持3100-3500震荡格局的判断。在疫苗催化后,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国内周期、金融股票与全球大宗品(铜、铝、铁矿、钛白粉等)的上涨开始定价远期需求的回暖。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未来全球复苏的节奏与斜率相对于方向而言对于盈利预期以及股票定价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国内政策的回退以及信用收紧的预期仍是约束投资者风险偏好抬升与市场突破上沿的关键。维持3100-3500震荡的判断,盈利的修复与流动性收紧预期的拉锯决定了当前市场的预期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调整之中逐步加仓,投资者对全球复苏的风险评价降低,交易复苏仍是当前市场的核心主线,看好春季躁动叠加跨年配置带来的股票投资机会。
调整便是布局良机,交易复苏仍是市场的核心主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后,12月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我们认为围绕扩大内需已形成新的政策思路与政策储备,有望在未来逐步落地,推动内需的有效扩张。此外,从全球的角度看,全球工业产出增速与贸易增速在2019年底便已下降至过去20年的较低水平,2020年全球疫情加速恶化了工业生产与贸易往来,并进一步出清了社会库存。在2021年上半年我们会看到需求(内生的修复)与供给(补库)以及海外宽松的金融条件耦合,国内与国外的修复将共振,尤其是出口链条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交易远期的复苏仍是下一阶段市场的核心主线。复苏方向明确,斜率有望超预期,调整后便是布局机会。
5、浙商策略:跨年行情休整期 第二波看业绩浪
自10月以来,我们翻多市场,指出“未来1-2个季度进入结构性做多窗口,节奏上行情将分两步走,第一波小步徐行,震荡上行中,耐心布局,后续第二波由业绩驱动,将更精彩”,重点关注的顺周期和科技股超额收益明显。
看好跨年行情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其一,宏观条件,经济温和修复,货币不松不紧;其二,景气基础,复苏带来顺周期盈利修复,5G打开科技类成长空间;其三,估值水平,低估值处在历史低位,科技股Q3回调充分。
在结构选择上,跨年行情的背景是,货币正常化,结构性做多,估值盈利匹配是关键。我们认为,低估值和科技类占优,以银行和交运为代表的顺周期,景气逐季改善,估值在历史低位;以半导体和军工为代表的科技类,景气加速上行,股价自7月以来回调充分。
具体来看,基础配置关注低估值,有银行、航空、机场、公路等;进攻配置关注科技类,有半导体、军工、云计算、电动车等。
近期市场表现较弱,我们认为这与临近年底的机构保收益行为有关,换言之,当前是跨年行情由第一波到第二波的休整期,也是春季行情的布局期,第二波将由业绩浪驱动。
岁末年初,投资者展望2021年权益表现时,普遍预期应降低预期收益率,核心原因包括金融条件边际收紧、企业盈利拐点、估值水平等因素。
6、安信策略:市场过度忧虑紧缩,年初躁动行情还没开始
7、中金策略:年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偏弱
在三季度市场偏弱的阶段,我们持续提示对四季度不宜悲观,“复苏交易为主线”,要适当增加“老经济”的配置。近期“顺周期”的“复苏交易”几乎成为一致预期,但市场风格转换趋弱,市场在连续三周小幅上涨后也出现了回调。我们认为市场风格转换较为纠结、整体表现不及预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近年成长风格持续跑赢市场后,成长风格的资金明显占主导,对周期性板块兴趣不大;
2)在近年的结构性牛市中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取得较好收益,临近年底,大幅加仓周期股的意愿不足;
3)同时,近年投资者结构持续向机构投资者转换,市场短期“跟风”类资金占比明显减小,周期拉涨的持续性相比之下明显减弱;
4)另外,近期政策基调有朝进一步偏紧的方向演进,持续在传递“总闸门”、“防风险”的基调,同时政治局会议定调2021年经济工作,强调“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综合来看,临近年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偏弱,建议投资者在市场的变化中稳守基本面与估值底线,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逢低吸纳符合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的优质成长个股。
8、华泰策略:社融顶部≠顺周期估值顶部 维持12月大金融配置建议
金融数据方面,11月社融和贷款存量的同比增速或已至拐点,从历史看,拐点出现后货币下沉导致M1同比、M1-M2增速差回升,并带动PPI加速上行,对应上游原材料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宏观政策方面,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意味着传统加杠杆的投资发展路径或发生改变,长期来看有利于资本市场风险溢价率下降;市场结构方面,上周顺周期板块、涨价主线内部结构分化,蕴含着产能变量不同背景下的投资逻辑差异。在行业配置上,维持12月大金融+时点性机会的建议,对金融地产的排序为银行>保险>券商>地产,中线以大宗为盾、以制造为矛。
9、兴证策略:复苏行情仍在途 沿着上、中、下游各自复苏景气方向进行
国内经济继续强势,中上游价格上涨,补库存加速,PPI加速上行。CPI下行超预期,通胀担忧降低,社融拐点已现,货币政策最紧阶段可能已过,新经济业态背后隐藏的新风险可能是2021年防范风险、去杠杆的重点方向。政治局会议定调2021年,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双升级,扩大内需,形成以消费、内需为基础的增长极。分子端基本面、分母端政策预期,双向叠加,推动复苏行情有望超预期。把握两条主线1)复苏主线,上游价格涨,中有补库存,关注化工、工业金属、机械及器械、纺织链、家电、轻工等。2)下游服务业, 2020 年受损,2021 年受益的服务业,金融、餐饮旅游、航空方向。
10、国盛策略:跨年行情继续 趁着调整积极布局三条主线
跨年行情仍在继续。10月底在行情震荡调整、市场一片分歧迷茫中,我们在11月月报明确看好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跨年行情。此后市场全线上涨风险偏好回暖,月报重点推荐的有色、汽车、家电等行业板块也均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市值管理俱乐部》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值管理俱乐部》致力于中国市值管理等领域深度好文精选、精读。推送文章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联系方式:微信szglclub)
————–
______________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传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投资最新前沿理论研究,探讨市值管理前沿实践;搭建上市公司、各地国资委、上市公司股东等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及机构投资人,新三板董事长及核心团队等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
市值管理俱乐部:好的建议、想法欢迎致信微信szglclub,或发邮件至lgm359@163.com。